台灣香港社群觀察及台灣議題推廣現況  

台灣同志遊行
配圖:Gao

一月底時於香港接觸了當地 kinky 社群,觀察到幾點與台灣社群的差異。因自身也在台北定期舉辦繩縛沙龍、讀書會及偶爾的派對,故此對不同地區 kinky 社群及活動的發展十分有興趣。在友人詢問下,特此記錄下我的個人觀察,及與台灣現況的比較。

Gao
台灣人,現居台北。
繩手,獨角獸,液體,觀察者。
充滿好奇心,喜愛做人體實驗,迷戀變態與怪胎。

台灣香港社群觀察

我只參加過幾個聚會,無法說自己很了解香港社群。且其實每個團體的活動都有自己的風格而多元,難以概括為單一的「香港就是如此」。因此,我只能主觀地稍微比較自己所注意到的不同。

台灣的 kinky 社群在近兩三年快速發展,現在已有近十幾個團體在舉辦實體活動。每週都有大約 8-10 個活動,十分密集。而團體關注的面向也越來越細,有分別以繩縛、戀物為主的團體,而繩縛團體可能又可依風格、地區、價值觀不同而再細分。同時,也出現大學內的 BDSM 社團,還有專注在議題倡導的團體等等。在大約十年前台灣開始有 BDSM 團體,起初為推廣及提倡議題,決定以繩縛為主,以表演的模式讓 BDSM 漸入大眾認知。

我認為若論社群發展差異,不可不論其當地文化、語言及歷史脈絡。而在如此脈絡下,加上台灣深受日本文化影響,造成我現在所看到的不同。

在香港大家常用的平台似是 Fetlife、Telegram 及 Whatsapp,而台灣人慣用的會是 Facebook、Messenger 及 Line。我感覺到的是 Fetlife 是一個較開放、可供討論、較能聚焦討論深入議題的平台,而 Facebook 因近日的 censorship policy 無法作為安全的討論平台。前陣子上面大多的 BDSM group 都被 Facebook 因其模糊的審查機制而刪除。而相較於香港人, Fetlife 的英文門檻對於台灣人來說是相對高的,因此尚無法在 Fetlife 上形成社群(但聽說最近出現了中文翻譯也許能推廣)。台灣人常用的 BDSM 相關討論平台還有 PTT BDSM 版、Dcard BDSM 版及 CB 論壇,不過各有各的使用門檻及管理上的問題。因此我認為台灣現在沒有比較集中的平台能讓所有人有平等的討論,資訊相對零散——尤其是關於技術或知情同意相關知識討論,這類對社群觀念及安全較重要的資訊。

不確定香港社群現下確切的狀況,不過大多團體都有 vouching policy 或自己的審查機制,為保參加者的權益及活動品質。我認為當然有討論空間,但不能否認這樣的做法有其好處,也可以間接影響社群,提倡尊重的觀念。而據我所知(不一定是事實且當然有例外),在台灣目前其實大多團體都會先抱持信任開放的態度看待參加者。不論是 party 或任何實踐性活動,任何人都能參加。而社群發展到後來當然會出現一些不愉快的事件,近兩三年開始有許多對此的討論——關於社群該如何「對待、預防、處理」不尊重他人、不恪守知情同意、甚至傷害他人的個案。我想全世界都會有這樣的討論,只是早與晚、多或少的差別。因此在我看來,香港是很早就有這樣的意識,並採取與台灣不同的方式加以防範,討論的方向與深度當然可能也十分不同。

我注意到在香港的膠衣、皮革等戀物社群,會較台灣能見度高且集中。在聚會上遇到表示自己喜歡膠衣、皮革、緊身衣等等的人機率很高,在網路上也可以看到這些人不少且活躍。在台灣當然也有很多同好,但在以繩縛為主的社群脈絡下,中文關於戀物的資源較英文少。另外,兩地歷史發展的差異都會影響台灣這些人是否活躍能見、是否能形成有利社群、能否集中資訊。台灣前年才出現一以 zentai 皮膜緊身衣乳膠為主的團體。在此之前相關的資訊或討論都十分發散零碎,中文資訊似乎也相對少,這些以戀物為主的人們也很少出現在實體活動中。

以上是幾點比較概略的個人觀察,篇幅關係,關於繩縛或其他有機會可以再補充。

台灣撐香港
配圖:Gao

台灣議題推廣現況

另有人問到,台灣社群對 BDSM 的倡議及推廣現況,我以我的經驗及個人視角提供參考。現今 kinky 符碼在大眾傳播中越來越能見,接受度也提高。可以在許多歌手的 music video 或戲劇中看到這些元素,是全球的趨勢。目前於台灣的發展方向會是產出更多相關論述,如:① 將其歷史脈絡與國外經驗連結;② 與其他議題的團體合作(例如我們也接觸性別、婦女、polyamory、性少數人權這些議題的團體,除了互相支援也能提高能見度);以及 ③ 培育講師,能到各學校或機構推廣適切的 BDSM 觀念。

友人提到一點,他認為很難想像各大社群一齊協力參與彩虹遊行的現象發生在香港。這點令我感到有趣,因為我太習慣台灣 kinky 社群與性別、社運團體有高度重疊,因此非常想知道造成不同的社群樣貌的原因。

我認為台灣的議題倡議狀況與台灣性別 / 同志運動的歷史也許有點關聯。據我所知,在台灣多數性少數團體的 leader 都是自性別運動出身,或成員皆有性別運動背景。而我們與這群人有類似的觀念,大家都是少數,互相排斥歧視或切割並不會對自己想推動的議題有幫助。人本來就少,互相幫助才能聚集能量推動目標讓價值被看見——有如 Stonewall riots 並不只有男同志。而因為台灣的同志運動有這樣的經驗,會孕育出這樣的一批人,相信結盟才是力量來源。

台灣第一個公開的 BDSM 團體這麼介紹自己:

   皮繩愉虐邦是關注 BDSM 與性別平等議題,同時活躍於多元情慾藝術展演的社運 / 表演團體。 

⋯⋯企圖將愉虐的美好推廣到世界各處⋯⋯我們積極透過各種公開聚會、活動凝聚台灣的愉虐社群,試圖讓作為性少數的 SM 愛好者能有公開發聲、爭取情慾權利的可能,並且積極與各種性別運動團體,如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、同志諮詢熱線、性別人權協會等串聯,共同站在性別多元的立場上促進台灣的性別平等。 

⋯⋯我們希望告訴所有的人,BDSM 並不只是情色影片中會出現的奇淫怪癖,也並非永遠只有皮鞭與蠟燭,它同時也表徵了一種特別的慾望,並且那樣的慾望如此的深邃而瑰麗。 

我們想讓大家看見的是多元,有如各式性別及人權議題,而在袪除歧視及汙名的路上我們需要彼此。

  分析:Gao
攝影:Gao @ 2019 Oct 台北同志大遊行 

#深談異色